| 2025-07-30 15:03:16 編輯: 葉美霞 審核人:葉玲玲 閱讀次數(shù):973 |
在城西鄉(xiāng)大龍村的群山之間,一條由愛心與責任鋪就的教育之路正悄然延伸。駐村第一書記、來自安徽工商職業(yè)學院的胡多軍以英語教育為犁,深耕幫扶一線——從編寫教學資料、改善硬件設施到滋養(yǎng)心靈成長,從送課到生到拓展視野的研學之旅,他用所思、所學、所踐詮釋著“不讓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”的堅定承諾。這位大山里的“英文教授”,為孩子們叩開了通往未來世界的大門。
“單詞不能死記硬背,要想記得長久,必須掌握一些易于銘記的技巧。‘A’可以看作是倒置的牛頭,‘B’可以視為人的胸肌,‘C’則與月牙的形狀頗為相似……”推開第一書記胡多軍辦公室的門,映入眼簾的不是埋頭工作的身影,而是一幅別具一格的教學場景:兩張略顯狹促的小板凳緊挨著辦公桌,兩名小學生正全神貫注地跟隨胡多軍學習英語知識。這間僅用一幅簾子分隔、前辦公后臥室的辦公室,不僅是處理村務的指揮中心,更悄然變身為承載山村教育希望的“微型課堂”。他利用休息時間,義務擔任英語教師,從最基礎的字母發(fā)音起步,耐心細致地為孩子們講課。

“我于6月底到任,下半年開學的第一天,我便與村兩委成員一同前往學校進行考察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學生數(shù)量較少,學生英語基礎極為薄弱。作為一名英語教師,我希望能盡己所能,結合自身專業(yè)知識,為他們提供一些切實的幫扶。”城西鄉(xiāng)大龍村第一書記、工作隊隊長胡多軍告訴記者。
城西鄉(xiāng)大龍村的青山如黛,風景如畫,展現(xiàn)出一派未經(jīng)雕琢的自然之美。然而,一年前,當胡多軍初次踏上這片土地時,他的目光卻穿透了寧靜的表象,敏銳地捕捉到了深藏其后的發(fā)展困境。經(jīng)過多次的實地調研和慰問,這位來自城市的教師心中的教育者責任感愈發(fā)沉重。

當?shù)弥M織需要選派干部駐村幫扶時,一個念頭在他心中變得無比清晰:他要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做點什么。沒有過多的猶豫,他積極請纓,告別了熟悉的城市講臺,帶著一腔熱忱和初心,毅然走進了大龍村的山水之間。這份選擇,既源于對鄉(xiāng)村現(xiàn)實的深刻洞察,更源于一名教育工作者內(nèi)心最樸素的擔當。
“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,我曾跟隨領導多次來此慰問和調研。當時,我深感這里自然原始的風景極佳,但村里的發(fā)展還要壯大。。后來,當學校征求個人意見時,我毫不猶豫地提出了申請,經(jīng)過領導研究,最終得以成行。”胡多軍說。
胡多軍的到來,為大龍村小學僅有的兩名學生推開了一扇全新的語言之門。在輔導伊始,英語對這兩個深山里的孩子來說,基礎之薄弱令人擔憂。然而,隨著胡多軍見縫插針地進行義務教學,變化悄然發(fā)生。這令人欣喜的進步,正是胡多軍憑借專業(yè)素養(yǎng)與奉獻精神,在有限條件下創(chuàng)造的教育奇跡,也成為了村民們有目共睹、交口稱贊的美談。

“胡書記利用休息時間,對這些孩子進行了悉心輔導。如今,這些孩子能用英語進行對話了。”大龍村村委會副主任黃紛芳告訴記者。
第一書記的任期已進入倒計時,然而胡多軍心中的教學藍圖卻愈發(fā)清晰且深遠。他深知,短暫的駐村幫扶,最寶貴的火種是為孩子們點亮能照亮未來的心燈。因此,他計劃在剩余的時間里,將教學重心從單純的知識傳授,轉向更根本的能力培養(yǎng)——著重引導孩子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,在每一次微小的進步中建立自信。在他看來,這比教會幾百個單詞更為重要,正是“授人以漁”的精髓所在。而他的目光,更是投向了山巒之外。他堅信,只有當孩子們親眼目睹更廣闊的世界,真切理解知識所蘊含的力量,“知識改變命運”的信念才會真正內(nèi)化為他們奮發(fā)圖強的內(nèi)生動力。這份由眼界拓寬而激發(fā)的志向,終將成為支撐他們個人成長,并最終回饋家鄉(xiāng)振興的蓬勃力量。胡多軍要做的,是為深山里的孩子架起一座連接當下與未來、山村與外界的希望之橋。

“我的任期僅剩不到一年,在此期間,我仍希望繼續(xù)為孩子們在英語學習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,重點指導學習方法,并著力培養(yǎng)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學能力。我們將充分利用學校資源,組織山區(qū)孩子們前往合肥及我們學校進行實地參觀,讓他們親身體驗現(xiàn)代化都市的生活,從而培育他們的科學精神、職業(yè)精神和愛國情懷,同時強化他們的勵志意識,通過努力學習知識來改變自身命運,進而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發(fā)展。”胡多軍表示。
從改善一方書桌到塑造一片精神沃土,胡多軍步履不停,以教育之光穿透山巒阻隔,為鄉(xiāng)村孩子鋪展一條通往未來的堅實道路。在這條路上,瑯瑯書聲正與時代強音共鳴,匯成鄉(xiāng)村振興最動聽的樂章。(記者:吳光磊 姚權爐 實習生:張文燦)